WFU

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

我的共享經濟體驗


作者:沈貞俐




前幾日經過社區裡之前退租的停車位,仍高高掛著出租的牌子,我的車子賣掉至今也一段時間了,於是就再回顧一下,我這幾個月參與共享經濟的經驗。

幾個月前將車子託售,開始沒用車,轉為搭Uber和計程車、給家人載、或走路。到目前為止,以搭Uber為大宗,每個月下來,Uber花費總金額約在2000及3000元之間,都低於我一個月停車位的租金3300元。

在金錢上,我將不常開的車子賣掉,賣給需要的人,車子的資金被釋放出來另做它圖。省下的停車位租金、油錢跟養車的錢,拿來搭Uber跟計程車還有剩。

在時間上,我釋放出開車的零碎時間,當乘客時,可用來處理聯絡事情、吸收網路資訊或跟孩子好好聊天(而不是一邊開車一邊喊著:不要吵架、給我坐好)。

多付出的成本雖然還有家人載我的成本、我走路的時間,但比例不高。相較於我親自開車,我能多做的事更有價值。


「使用」比「擁有」有更大的價值


我將我的閒置資源釋放出來,利用新出現的平台,完成我自己新的資源分配。你會說這是什麼共享經濟,沒這個詞出現的時候也可以這麼做。也對,但是我要強調的,是在現在資源快速流動的社會,「使用」比「擁有」有更大的價值。

以前擁有一台名車,代表你這個人很有價值。現在,一個人的價值,與「他擁有什麼車」越來越沒有關係,而跟「他如何使用交通工具去創造價值」比較有關。

在這中間,Uber首當其衝,因為他打著共享經濟的名號,嘗試著多數人不容易了解的新商業模式,因此罵聲連連。但如果撇開Uber做法,去看在新一代平台上新的產業價值鍊,或許就會有不同的觀點,其實非常有趣。


羅輯思惟的共享經濟觀點


在此也將羅胖對共享經濟的觀點跟大家分享,從影片43分以後開始。如果想要更了解「遞弱代償」原理,就建議把這影片上下部一起看囉!(雖然是在羅輯思惟討論區社團裡罵聲頗多的兩集,但我依然聽津津有味,也是羅胖腦殘粉一名啦!)




「我們現在看到的兼職,其實是一個過渡的形態。」「要把他們從原有的社會分工當中給摳出來,讓他們進入一個全新的、更細的社會分工,應該利用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,盡快的幫助他們完成轉化,因為這才是演化最終可穩定的狀態。」